English

做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1998-09-18 来源:光明日报 ──记湖北省阳新县民政局局长王贤田 我有话说
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做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记湖北省阳新县民政局局长王贤田

本报记者马兴宇、夏斐通讯员罗臻、杨昆仑

编者按中宣部、人事部今年6月决定,在前两年联合推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典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不久,我们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抗洪抢险斗争,大批公务员身先士卒,博得人民赞誉。本报今天报道的王贤田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后,我们将在“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专栏陆续介绍几名优秀公务员的先进事迹。

“下跪地,上跪天,跪父跪母跪先贤,今日跪你王贤田。跪的是──党的恩情大如天。”

这是流传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一首当代民谣,谣曲中的主人公是阳新县民政局局长王贤田。

在王贤田30多年为党为人民工作的经历中,他曾多次被群众以这种发自真情的最高礼仪肯定过。1994年7月阳新遭遇特大暴雨,当王贤田带病冒雨跌跌撞撞赶到泡在洪水中的木港村组织群众转移时,100多名村民跪在地,高呼“共产党万岁!”……

人间真情的温暖和启迪,党的教诲和熏陶,给了他心系群众、热爱人民的营养

王贤田曾经有过一个不幸的童年。

1947年他出生于阳新王英乡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失去了母亲,16岁时,他的父亲又不幸弃世。幼时的王贤田尝过人间的磨难,更曾多次身历过周围叔叔婶婶们的关爱。

在党和政府的资助下,勤奋好学的王贤田得以一直读完师范并在学校入了党。毕业走向社会时,他多次向同学吐露心声:“是党和人民抚育了我,我要用加倍的爱心来回报党和人民”。

1975年,王贤田在王英乡担任乡教育组组长。一次下乡的路上,他遇到一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跛脚老人。老人叫刘会介,一人鳏居,左腿患了严重的脉管炎。了解情况后,当晚他就找到老人居住的破草房,从刚发的30多元工资中拿出20元送给老人暂渡难关。不久,王贤田又专门请来医生治好了刘老汉的腿病。平时,他和同是孤儿出身的妻子常到刘老汉家里帮助砍柴、挑水、洗衣缝补,逢年过节一定要请老人来家里住上几天。他同刘老汉的这种关系一直保持了18年,直到1994年夏天刘老汉去世。

除刘会介外,王贤田还先后赡养过邹世根、王洪中、明花三位孤寡老人,今年84岁的明花老人已经在王贤田赡养下生活了23个年头。从80年代至今,王贤田直接救助过40多名老人、孤儿、残疾人等社会弱者。当民政局长时,孤儿潘池云无钱上学,写信向他求助,王贤田把小潘接到县福利院,辅导她学习,买衣服时女儿一份、小潘一份,以后又送她上了中专;阳新一中的王志远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贫而面临辍学,王贤田得知后马上把上级发给他的1000元奖金送给志远,在志远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西安交大后,王贤田又联合几位同事共同资助王志远完成学业……30年来他用各种方式直接帮助过的群众少说也有数百人。

民政工作是连接政府和人民的桥梁。没有一片热心肠,没有一份责任心,不可能赢得人民的满意

阳新是一个被称为烈士县的革命老区,多年来又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在阳新一带牺牲的烈士就有20多万人,至今需要优抚的烈属还有两万多人。面对这样的形势,王贤田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凭着对事业的责任心和对群众的挚爱,他很快就和局党委一班人拟定了工作思路:仅靠救济、行善,难以做好民政工作,出路在于发展民政事业,开展生产自救。他们通过卖福利彩票、建水产基地、办招待所、开放烈士陵园、办福利工厂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帮助乡镇办起28个福利院,在县城建起一栋综合性福利院大楼和两个光荣院,使全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军烈属基本得到安置,数百民政对象有了就业岗位。

民政工作,是联系党和人民的一座不可替代的桥梁。王贤田经常对干部们讲一个道理,“虽然咱们的物质条件在不断改善,但如果没有对群众的一片热心,这个桥梁还是架不起来”。他上任以来,阳新民政系统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民政对象来上访的,都要给吃、给住、给路费。开始有些干部不理解,抱怨说:“来人就管,我们哪能管得过来”。王贤田掏着心窝子说服这些同志:“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不一定全能解决,但为他们解决个吃住行的困难还不是大问题,关键还是看你心里有没有群众。”

王贤田家的三间平房,至今还在县殡仪馆的旁边,房间坐西朝东,阴冷潮湿,屋墙出现了道道裂缝。家里最显眼的是三间屋里纵横搭设的8张床。王家只有4口人,其余的床是专门为远道来上访的民政对象准备的。近几年,民政局物质基础壮大了,先后为职工盖起两栋宿舍楼,去年县里又将王贤田提升为副县级的县长助理兼民政局长,局里、县里都准备给他改善住房,但几次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了。他心里一直藏着一个不便明说的想法:“我住在这几间破平房里,穿草鞋的、打赤脚的想来就来,住到楼房里去,条件是改善了,但他们不一定敢来了。”

一名政府公务员,危难时候想着群众,紧急时刻冲在前面,群众才认可你

阳新地处长江岸边,河湖密布、水库众多、群山环绕,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这里极易并发水灾、虫灾等灾情。王贤田当民政局长8年间,阳新境内就发生了5次特大水灾,每次灾情他都是冲在前面,他说“这样做群众才认可你”。

今年进入6月份,特大暴雨连续袭击阳新,加之长江水位猛涨使界内河湖不得入江,全县的30公里长江大堤和江湖连连告急,全县紧急动员奋力决战洪水。这时,身患肝炎、胆管结石、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王贤田旧病复发。为保护这位先进,县里决定他去外地住院治疗。王贤田找到县长董尚荣坚决请求上江堤一线:“这个时候我不能离开阳新,就是死也要死在江堤上”。县长拗不过他,任命他为海口江堤指挥部副指挥长。

两个多月中,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安心饭。白天,他和民工一起运沙石、抬木料、筑堤抢险;晚上,他带领水利工程人员巡堤查险。上堤几天后,几种老病齐发,他就在装满备料的船上一边输液一边指挥。

7月7日深夜12点,王贤田在查险时发现一处大滑坡,立即指挥民兵突击队紧急筑堤。但是江水太急了,倒下去的沙石泥土转眼就被江水卷走了。危急关头,王贤田奋力跳入激流,和随后跳入水中的30名突击队员筑成人墙,众人协力下木桩、垒沙袋、筑土围,制止了堤身下沉。

8月,天降暴雨,阳新江河湖库再度暴满,富水水库、网湖被迫分洪,与网湖仅一堤之隔的宝塔湖虽经多日防守,终于8月5日溃了口。汹涌而来的洪水瞬间将宝塔湖地区变成泽国。王贤田带病请缨担任了灾民转移安置班子负责人。6日至8日,他组织各部门干部乘船奔赴各村动员、组织群众转移,动员过往船只、车辆运送灾民,仅用三天就把近万名灾民安置妥当,然后又马不停蹄赶赴全县23个重灾镇核实灾情、安抚群众。

9月9日至10日记者在阳新采访,王贤田还在为受灾群众的吃饭、住房、就医问题而忙碌,两天之内,王贤田只能抽出近半个小时接受记者的采访。临别时,他请记者们原谅他的“慢待”:“非常时刻,干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他们看到我们和他们战斗在一起,就会对战胜洪灾、重建家园充满信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